近日,一系列以英語專業學生為主要受衆的學術講座活動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包括三場講座和一場圓桌論壇,主題涵蓋了研究方法、語法教學、文化意識與職業規劃等方面。在英語教研組負責人王亞沁老師的主持下,中北大學的芮燕萍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的程曉堂教授和山西大學的楊林秀教授分别開展了精彩的學術論壇講座。
前兩場講座以線上的形式進行。中北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芮燕萍以“英語專業學生身邊的研究方法”為主題,向我校英語專業學生介紹了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同時推薦相關學者的閱讀材料,以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程曉堂從語法的角度出發,解釋了語法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思維的基礎,語法使我們的邏輯思維更清楚、更敏捷、更豐富。程老師強調,語法教學應注重語法背後的道理,關注語言形式(結構)的使用語境,根據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教授語法,探究語法結構的真實面目。

第三場講座于5月19日在校圖書館報告廳舉辦。山西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楊林秀以“外語教學和學習當中的文化意識”為主題,向學生介紹英漢語言中的曆史文化内涵及差異,闡述了語言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此次講座吸引了全校師生共計170餘人參加。通過講解文化案例,楊老師讓學生意識到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紐帶。語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文化則是其内在靈魂。通過學好語言,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從而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這場講座對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講座結束後,楊林秀老師與在場學生進行了一場“青年說”圓桌會議。學生們針對專業學習和考研規劃等熱點問題向楊老師提問,楊老師進行了針對性解答,同時也分享了有關論文撰寫、文獻閱讀、科研思維以及考研選擇等方面的建議和指導。

“緻知”講堂學術系列講座為英語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拓展視野、提高學術能力的機會,學生們可以深入了解研究方法、語法學習、文化意識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各種學術技能和實用工具,優化自己的學術水平和專業發展規劃。這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成長過程。其次,這個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的平台。在圓桌會議上,學生們可以直接向行業專家請教學習、考研、科研等方面的問題,并獲得專業指導和建議,有助于提升個人素養和綜合能力。此外,本次活動也為學生們提供了參與學術交流、展示自我和拓展人際關系的機會。講座和圓桌會議中,學生們可以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見解和經驗,提高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建立起更廣泛的人際網絡。

總之,本次學術月系列講座活動有助于我校英語專業學生優化學習計劃、完善職業規劃,提升自身素質和競争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對于推進學校英語教育的發展,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